原创生活

国内 商业 滚动

基金 金融 股票

期货金融

科技 行业 房产

银行 公司 消费

生活滚动

保险 海外 观察

财经 生活 期货

当前位置:商业百科 >

牛奶解辣吗(为何有的人无辣不欢?什么东西最能解辣?辣椒那些事,一文告知) 全球快播

文章来源:热点网  发布时间: 2022-12-13 18:43:51  责任编辑:cfenews.com
+|-

一说到辣椒,大家脑海里都浮现出各种美食----

牛油火锅九宫格、麻辣小龙虾、鸡公煲、剁椒鱼头、辣子鸡、毛血旺、口水鸡、干锅牛蛙、麻辣兔头、水煮鱼........

(别说了,再说我都要饿了...)


【资料图】

而事实上,辣的来源有很多,它是由很多种植物产生的化合物作用于人的TRPV-1受体而产生的痛觉。

什么是TRPV-1受体?

其实就是人体的疼痛发感受器,主要负责>45℃的高温、PH值<6,同时也是人体唯一能够感受到辣椒素刺激的感受器,它不仅仅只在口腔,皮肤表面同样也存在。

而这种受体不仅仅只受到辣椒素刺激,由胡椒产生的胡椒碱、生姜中包含的姜辣素等,都可以被TRPV-1受体感受到。

为什么有的人爱吃辣?

辣,本身不是一个味道,而是一种痛觉。

而人体一旦受到这种痛觉,大脑就误认为人体受伤,从而就会分泌出能够给人体带来愉悦的“内酚酞”,从而缓解这种疼痛。

但时间一长,大脑也开始发现到原来人体没有受伤,于是就会自动停止分泌内酚酞。

而人类又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内酚酞断供呢?

于是就不断吃辣,大脑就又继续分泌出内酚酞,结果越吃越辣,越辣越爽。

说白了,吃辣就是一场辣椒素和内啡肽的“拔河比赛”

一旦被辣到,该怎么缓解?

要知道,这种辣椒素对于人体有着较强的刺激性,这也是在吃完辣椒之后,很多人会出现口腔、胃部灼热感的主要原因。

而人体对辣椒素有一个阈值,一旦超出这个极限,人体就会感知到辣椒素过度,就会产生一系列排斥反应,人就会出现呛口、辣上头等表现。

一旦吃辣过多,就会使口腔、食道、胃部黏膜受到强烈刺激,很容易出现灼热以及疼痛感。

此时,就需要解辣。

多喝水能解辣吗?

辣椒当中所含有的辣椒素是一种碱性物质,这种物质能够刺激到人的表皮神经末梢。那么在吃完辣椒之后,就会使人产生非常明显的灼热或疼痛感。

但由于辣椒素属于油性,并不溶于水。

多喝水并不能够起到任何解辣的作用,还会使得更多的辣椒素扩散至口腔以及食道等部位,导致辣椒素所引起的各类不适感更加的严重。

哪些食物有着解辣作用?

一、酸梅汤

辣椒素属于一种碱性食物,而酸梅汤则属于酸性食物,可以中和辣椒素的碱性,快速降低味觉的敏感度。

同时可以使辣椒素快速排泄,避免辣椒素对口腔和胃部的过度损伤。

二、西红柿

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果酸,这些酸性物质可以快速促使进入体内的辣椒素排泄,有着解辣的功效。

而且西红柿中还含有大量的糖分,这些糖分能够中和辣味,可以起到解辣的功效。

三、柠檬

柠檬当中所含有的奎宁酸、苹果酸、柠檬酸特别多,这种酸性物质也有着解辣的功效。而柠檬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族,这种维生素有着维持黏膜完整性的作用。

四、牛奶

牛奶是公认的解辣神器。

牛奶中含有的蛋白成分比较丰富,这种成分能够减轻辣椒素对于神经末梢的过度刺激,同时又能有效将辣椒素这类疏水物质包裹起来带走。

而且牛奶还能够在胃黏膜中形成一层保护膜,达到保护胃部的功效。

而进一步对不同牛奶进行对比发现,不同牛奶解辣效果并没有多大区别,但如果是低温的全脂牛奶,可能解辣效果最好。

为何有些人,一点辣都不能吃?

这.....真的是“天生的”!

正如前面所说的TRPV1受体,这种受体基因型不同,对辣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。若基因对辣的敏感度过高,所以导致你无法吃辣。

不过医学上也对这种也存在很多理论,有些发现神经生长因子(nerve growth factor, NGF)会极大增加辣椒素受体的敏感度。

总之,能不能吃辣,既是天生,但后天也能“练”出来。

当然,不能吃辣的朋友们又不会怎么样,这世上还是有很多不辣的美食等着。

不过,要小心湖南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江西等多地朋友们一句话----

参考文献:

【1】Törnwall O1、Silventinen K、Kaprio J等.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热的?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口腔辛辣愉悦性的影响[J].Physiol Behav,2012年10月10日第107(3):381-9页.

【2】M. Tominaga, M.J.Caterina, A.B. Malmberg, T.A. Rosen, H. Gilbert, K. Skinner, B.E. Raumann, A.I.Basbaum, D. Julius, The cloned capsaicin receptor integrates multiplepain-producing stimuli, Neuron 21 (1998) 531–543.

关键词: 神经末梢 排斥反应

专题首页|财金网首页

原创
新闻

精彩
互动

独家
观察

京ICP备2021034106号-38  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  联系我们:55 16 53 8 @qq.com  财金网  版权所有  cfenews.com